对这个小故事,许多谈论柴窑的文章或帖子都是一提而过,没有进一步议论。本人看到这个故事后有不少疑问。首先,不大相信古瓷专家,为人精明的郭葆昌先生(有文说其会钻营,很快成为袁世凯的总管)能买假柴窑;第二,如果是假柴窑,没必要收藏多年,按郭先生的精明应想法很快出手才是;第三,1946年民国政府收购郭葆昌先生旧藏时,清单第一项就是后周柴窑天青瓶一件。总之,本人倾向郭葆昌先生所买的天蓝柴窑小尊为真品。
从网上看到个与柴窑有关的小故事,说民国时期的古瓷专家,《柴窑考》一书的作者,故宫博物院前专门委员郭葆昌先生于1935年(也有说1934年),用河北定兴一百亩良田和北京一处宅子从一古董商手里购得一件天蓝釉柴窑小尊。当时古董商说,该柴窑小尊是张宗昌、褚玉朴在胶东作战时,于黄县一蔡姓宋代墓中出土。郭先生信以为真并以其“足多粗黄土”鉴定为真品,不料,几年后,古董商作假之事败露,才知道这个所谓柴窑小尊原来是赝品。 据说郭葆昌先生1940年去世,不知道古董商作假之事败露是在郭葆昌先生生前还是死后,下面所谈的前提是假定古董商作假之事败露发生在郭先生生前。
为什么会有古董商造假一说呢?本人推测有如下几点可能:
1.郭葆昌先生让古董商说是假柴窑,这样就转移了想打这个柴窑主意的一些人的注意,有利于藏品安全。
2.想打这个柴窑主意的一些人让古董商说是假柴窑,以便以低价从郭先生手中购回。
3.古董商认为卖的太便宜,说造假是想让郭先生退货,再卖高价。
推一万步讲,既使是假柴窑,这个天蓝小尊现在要参加拍卖的话,肯定是天价,因为它能骗过古瓷专家法眼,必有不寻常之处。另外,它已承载了一个时代的真实故事。如果把它放到博物馆,一定是个众目争睹的热门大藏!
此外,这个小故事对柴窑探讨有启迪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片柴值千金”不是虚言。柴窑确实是爱柴人追逐的宝贝,为了这个宝贝,不惜以千金相购。郭葆昌先生就是一位真正的爱柴人。
2.郭葆昌先生所购之假柴窑为天蓝色和粗黄土足,这说明,在郭葆昌先生的眼里柴窑釉色应是天蓝色,并有粗黄土足。
3.造假的古董商也明白,天蓝色加粗黄土足是专家们鉴定柴窑的重要条件,所以,一定为此下了不少工夫,否则,骗不了可称得上柴窑专家(有《柴窑考》专著出版)的郭葆昌先生。